为什么这些高新企业会选择雨花?

日期:2019-02-12 10:47:36  点击:371

不断优化营商环境
 
雨花台区
 
 
 
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
 
 
高质量发展

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聚力建设科技创新城,聚力打造软件产业地标,持续推进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建设,加快软件产业转型升级,做大做强云计算、大数据、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产业,打造高端软件产业体系。

做大产业规模、吸引高端人才、促进战略合作、网格化服务全覆盖……作为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,近年来,中国(南京)软件谷根植于雨花台区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,成为雨花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佼佼者。

▶▶▶▶▶

助力高新技术企业解决实际问题

 

近年来雨花台区落户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,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软件谷?这和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分不开。

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,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2016年落户软件谷以来,受到区委区政府、管委会大力支持,得到稳定发展,现为国内军工国防、航空航天、电力、轨道交通等行业提供专业的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,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高可靠、高安全领域。同时由中国(南京)软件谷和翼辉信息合作共建的“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公共服务平台”正式落成,每年可为数百家嵌入式企业提供综合性技术服务。

谈到雨花台区及软件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帮助,南京翼辉信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李拓坦言“受益良多”。“软件谷的氛围营造特别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,公司发展需要大量核心软件人才,而软件谷高新产业的集聚效应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吸引人才。一些例如和南瑞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,政府在中间起到重要的‘牵线’作用。刚入驻软件谷时,因对各项政策不够了解,园区还专门派人前来指导,指导我们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”。

 

2018年9月,针对企业最关注、政府要解决的问题,南京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00条,政策发布后,软件谷企业也积极学习,深受其益。李拓表示:“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将为企业提供更多契机,促进我们与软件谷其他研究所深层次的战略合作,同时将在一些军民融合的示范行业重点打造产品,提供技术软件平台”。翼辉信息技术公司员工傅德霞告诉记者,对税收方面的减免政策及企业融资的政策印象最深,比较契合公司实际需求,且条款全面,从企业运营管理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目扶持均有涉及。


调动资源服务企业 网格管理提升幸福感

 

一直以来,软件谷坚持“高端化、国际化、品牌化”的发展方向,牢牢抓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契机,2017年,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2210亿元(其中软件业务收入1370亿元),占南京市比重40%,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“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”。

“软件谷服务的好,就是雨花台区服务的好。” 软件谷现已形成 “四大创新产业集群”,包括以华为、中兴等为龙头的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产业集群;以富士通南大、江苏润和等为引领的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产业集群;以满运软件、欧飞等为支柱的互联网产业集群;以亿嘉和、中科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产业集群。

软件谷管委会战略发展局局长高建平说,在高端化方面,软件谷将做大产业规模,提升产业质量,在现有通讯、互联网大数据等传统优势产业上,以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方向,推动传统软件企业提档升级;利用华为等平台,帮助弱势企业赋能,促进其转型升级。

加强规划方面,软件谷提前启动十四五产业规划,同时围绕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设计,配套相应政策,帮助企业研发;打造知名特色园区,做好企业培育工作,加大建设人工智能方向、科技金融方向等专业化产业园区。

 

国际化方面,软件谷围绕国际化发展,加大国际化交流合作,探索国际化发展新模式;通过“引进来”,加大国际化招商力度,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,打造创新型研发机构;聚焦国际化人才团队,引进国际知名人才团队,成立海外研发中心。

品牌化方面,加速名企集聚,重点精准地加大对百强企业、独角兽、瞪羚企业地培育力度。

优化营商环境方面,软件谷特有的双创服务中心,作为软件谷面向企业总窗口,充分调动软件谷及全区资源,为企业服务。软件谷还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,实现网格全覆盖,通过网格员对企业定期定点服务,增强企业满足感和幸福感。

创新驱动方面,细致摸排跟进,建立健全软件谷高企培育库,建立重点企业创新全要素监测数据库;优化申报服务,聘请高企申报专家组成智囊团,对申报材料进行把关和完善;全力推进“两落地一融合”工程,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洽谈、签约、落地、建设、认定、孵化等工作,全力推进已签约机构办公场地的装修入驻,确保新型研发机构早落地、见实效。

未来,雨花台区将按照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战略部署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不断完善政策支持机制、健全平台服务机制、落实督办激励制度。到2020年,软件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将力争突破3500亿元,涉软从业人员超30万人,着力打造“国际知名、国内领先”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,争当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标杆区、示范区。